baiyunpiao 发表于 2012-9-4 13:27:28

年年分班为哪般?

项铺初中的同事向我诉苦:每到秋学期,他们学校就频频阵痛。我大感诧异。他说,他们学校每到秋学期各年级就打乱重新分班,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与不便。而领导则美其名曰“分班促平衡”。分班作为一种调整方式,在起始年级和学额发生较大变动或者平行班级之间较大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以管理促平衡的工作手段。但是,一旦将它视为家常便饭,频繁使用,只能给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学校管理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切断了教育的连贯性。教师循环跟班的优越性无需我在这里一一赘述,起码这已成为一种公认的较为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保证了师生之间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展开相对默契的培与育、教与学的活动。社会管理日益强调发展规划与建设以及政策等的连贯性已成共识,教育教学工作何尝不是?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等词都说明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性、渐进性。社会整体性的浮躁导致教育的急功近利一再抬头,只恨学生不能在一学年半学期就突飞猛进、焕然一新。可怕的是这种极为要不得的思想正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从教育领导的种种措词和措施中也可见一一斑。相反,真正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教师,他们都是一群不问草上风,只管脚步实,用自己的真知与执著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他们不会愚蠢地用牺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换取自己一年一度的所谓实绩。所以他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长远性和连贯性就更加明显与可贵。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平衡中的连贯、连贯中的平衡。而频繁更换教师或者频繁分班,就强制性地破坏了这种平衡和连贯,导致教育活动总处在一种不断的寻找与适应之中。“寻找”首要的指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适应”指师生之间教育教学个性的相互磨合。“寻找与适应”需要时间与精力,需要耐性与悟性,甚至还要付出许多不必要的牺牲,比如教育教学质量的暂时下滑,师生之间的种种磨擦等等。分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工作的负担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阻滞了情感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这位同事跟我讲了两桩小事,一件是,一位学生得知自己不再是某某老师教的时候,竟然哭了,并且一连数天不开心;一件是,一位学生径直质疑他的老师,为什么要分班,让那么多的好朋友“流失”?我闻之喑然。教育教学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也更本质的是对“人”的关注,教育,说到底是育“人”——一个全面发展的可持续的身心健康的人。人本化、人文性,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导,并必将成为未来教育首要特征之一。我们的社会和人群,之所以不尊重他人,是因为视他人如劳动工具;之所以不尊重学生,是因为视学生如学习工具。当我们真正用“人”这个名词去替代“工具”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就会推己及人,为他人包括学生设身处地地考察一番他的思想与感受、深入到他的情感领域,理解他、包容他。分班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极大不尊重,学生好像就是一个无生命无知觉的物件,别人怎么处置都行,根本不需要向他们征询什么。学校,是服务机构,不是过去的衙门。经商的尚且知道“顾客是上帝”,当然,我们也不需要高呼相类似的口号,但是,我们的服务虽然暂时不可能由被服务者所左右,但同被服务者也即“教育消费者”商议一下,也未尝不可吧?虽然这种观点从未有人提出,但是,它和许多尚未提出的观点的被重视将是人文教育发展的必然。经过一年或者多年的朝夕相处,同一班级的师生之间,必然会产生师生情、同学情,这种感情极正常也极可贵,没有养成,反倒要好好考察一下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策略与教学方法是否妥当。“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感情又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教育资源。也许你要说,换个班级,感情再培养嘛。是啊!但是——我们姑且不谈感情的培养需要假以时日的客观现实会导致其教育功能发挥的严重滞后——对感情资源的浪费与扼杀更可怕,后果也更严重。学生时代的师生情、同学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宝藏,是培养学生正常的持久的感情与人性的源泉。当学生周围的人群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候,易变不居的学生自然地就会“喜新厌旧”、“移情别恋”。当因为我们的频繁分班所导致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感情培养渗透进学生无遮掩的心田,占据他们的情感发展主轨道的时候,怎么叫他们忠贞不渝?怎么叫他们始终如一?怎么叫他们人性永怀?

第三,纵容了消极的工作现象,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分班,针对初始年级或者个别出现特殊情况的年级进行局部的调整,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年年来平衡,年年促分班,试问,为什么年年分班年年不平衡?是分班者的过错?那就要追究分班者的“渎职”;是教者的过错,那就得“问罪”教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分了之,说轻些是不负责任,说重些是姑息养奸,是对工作不负责者的包庇和纵容。教师工作的难考核由来已久,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求科学方法考核教师及其工作,以求奖勤罚懒,提高教育实效。但是,竟有不少地方与学校却“想方设法”充好人和稀泥,其结果只能纵容了消极,打击了积极,最终危害了教育,拖垮了教育。养虎遗患,值得警醒啊!

曾经是个兵 发表于 2012-9-4 14:26:40

七里飘香 发表于 2012-9-4 15:11:18

枞雨 发表于 2012-9-4 16:01:56

分有分的道理;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师资无法三年大循环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途径。

小河上人 发表于 2012-9-4 18:08:43

青天剑 发表于 2012-9-4 18:18:33

此话题值得讨论,加亮之。

关心民声 发表于 2012-9-5 07:35:58

老师的利益,

绣花鞋 发表于 2012-9-6 12:21:24

美其名日均衡教育吗

qiany110 发表于 2012-9-6 16:44:35

给教师增加灰色收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年分班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