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喜欢喝牛奶!
我就是不喜欢喝牛奶文/林格
我一直不喜欢喝牛奶。
尽管,我知道中国人需要培养“每天喝一杯牛奶”的习惯,因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核心主张)。
从小每天喝牛奶的足球运动员一定不会“腿软”,我判断,我们的队员们小时候一定没有牛奶喝,所以就像“太监逛青楼”。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现在街上买到的任何牛奶、奶粉,因为我觉得这些牛奶缺少真正的奶味——也就是那股童年记忆中的那种难忘的“骚味”。
那股奶味那里去了?
后来找到了答案。
哲学家、企业家冯仑曾经有一段对奶牛问题的精辟描述:
草原上的人都知道,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牺牲最大的是终身被剥夺了性爱和做一头正常母牛的权利。中国有将近800万头奶牛,为了确保牛奶品质的纯正和消除病菌传播的机会,人们创造了禁绝奶牛自然交配的制度。用强制的手段,将所有奶牛与公牛隔离开,不仅不许偷情交配,也不许公牛活动于奶牛目力所及的区域,甚至连公牛味都不许闻。一定要把公牛圈得远远的,以防风成为淫媒将公牛的骚味吹到奶牛的鼻子里。
终于,不单母牛永远失去了性的自主权,连公牛也失去了正常的交配的记忆,并最终彻底丧失这一美丽的本能。据传有一天,牧民心生怜悯,把一头想骚的公牛放到正在发情的母牛边,公牛对母牛的屁股毫无“性”趣,却四下打转,狂找木架子(平时被采精时前蹄要搭在上面)。公牛死了,但精液活着,母牛死了,但鲜奶卖着,流芳百世。
没有真正感受到公牛的骚味,牛奶哪里来真味?我终于明白,那股来源于原始的、真实的奶味,就是在人工控制中失去了……
这一点,值得深思。
著名教育学者徐国静近年来将自己的研究视点转向了“母乳文化”。她认为,母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女人用整个生命创造的一种文化。女人在哺乳的过程中,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天然的最好食物,还赋予孩子爱的哲学、爱的艺术,以及人际沟通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徐老师倡导重新认识母乳文化,特别是蕴含的人格基因,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母乳喂养好”。
可,我怎么办呢? 我就是喜欢喝牛奶!也没事呀! 女人在哺乳的过程中,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天然的最好食物,还赋予孩子爱的哲学、爱的艺术,以及人际沟通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这也是科学的说法 楼上说的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