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生 发表于 2008-9-19 11:36:55

我的家乡有条河

      我的祖籍虽在枞阳,但我却是地道的土生土长在安庆怀宁,对于养育了我近五十年的身边这条河,是那么的引以为荣,有那么多的牵挂......

       今天,我很荣幸地向祖籍故乡的人们介绍:
      

      我的家乡有条河,那是孕育着我们古老省份简称来历的一条河---皖河。

   

    我有幸一年四季守在她的身边,看着她潮起朝落;可以整天的观察着她,是哪一圈漩涡,卷走了多少陈年的繁华;可以倾听着她浪拍河堤的声响,就好象欣赏着一首首美妙的乡间音乐,地方唱腔;可以对着她说:皖河!我的母亲河,我永恒的家乡!

   

    这条源自岳潜腹地,带着大别山的茶香;身穿岳潜丛林里灌木织成的衣裳;唱着黄梅小调;吆喝着悦耳的岳西高腔;念着国剧始祖的对白,一路九曲十八弯。忽而涓涓溪流在山涧;忽而汹涌澎湃在宽阔的河床;忽而静静地停留在石门湖前,等待着万里长江涨潮的波浪。哦!我的母亲河!我的皖河!你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从容;那么的执着;又是那么的奔放!

   

    当你一路奔涌,来到著名的古城安庆西南的长江口,就与祖国第一大河---长江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按摩着,按摩着......然后,给这座古老的城市,筑起一片宽厚富饶的绿洲---沙漠洲!如今,沙漠洲已成为安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春天的绿荫;夏日的芦苇;秋冬的野生栖息地。似这样,怎逊色于其他著名的三角洲?

   

    我守着母亲的河流,还因为她:古国曾用她流淌的河水冲洗掉了战争的腥风血雨;用清清的河水给军人和战马解渴充饥;用无情的浪滔淹没过侵略者的尸首;以荡漾的波声庆祝着家乡的幸福安宁。

   

    记得么?三国时的魏吴纷争,古城皖口,就是他们的必经之地;记得么?太平军挥师东(南)京,英王誓与安庆共存亡!记得么?东赢倭寇妄借皖河之水西进鄂豫,却被我守军和姚国甲的游击队围歼在柏子山!记得么?百万雄师过大江,皖河就成为铁甲泅渡最佳的训练场。如今,我遥望着河对面,那座曾经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古镇---山口(古皖口),她仿佛正在向河两岸的人们讲述着她岁月的沧桑!

   

    我依稀还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曾给我讲:黄梅戏《小辞店》,讲的就是发生在皖河流域上乡间的故事,而比蔡鸣凤更有名气的,则是这条河边的小市镇,那里,经久不衰地传诵着《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奇。老人们还不时的骄傲地向游人炫耀:“京剧鼻祖程长庚,就是在这条河上走到京城的!”“黄梅戏就是喝这条河的水出名的!”

   

    现在,我每次望着这条母亲河,她,似乎没有从前那么浮华;那么美丽,她似乎比以前沉寂了许多,我所品尝到的“岳西翠蓝”,“天柱剑毫”,“石牌贡面”;所用的“崖井竹席”,“岳西栗炭”,“石牌镇石”。几乎都是经过母亲河上的竹排帆船载入。昔日往来安庆与石牌之间的小火轮,如今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也许,我的皖河,我的母亲河。她正在沉思,陈年的历史,已在她孕育的古省人们的心中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那么,作为取“安”(安庆)和“徽”(徽州)为名的古省,是不是也需要这条河再次提醒他:别忘了!你的别称是“皖”!---皖河!古皖!皖口!

踏雪寻梅 发表于 2008-9-19 12:15:50

但愿皖河在环境污染的尘世间,依然保存以往往的纯真与清洁!

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夏一梧桐 发表于 2008-9-19 15:31:44

家乡河尽管没有从前那么浮华和美丽,也多了一分沉寂,但是她还是养育着千万子民。

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能像爱护自己的母亲一样爱护这条宁静的河流。

素心草堂 发表于 2008-9-22 07:20:34

浓浓家乡情。

雨后彩虹 发表于 2008-9-22 12:57:09

再一次于雨后落下思乡的泪。

婺源人家 发表于 2008-9-22 23:10:44

皖河,母亲河。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永远养育着古皖的子民。

素心草堂 发表于 2008-9-26 09:35:59

引用第5楼婺源人家于2008-09-22 23:10发表的:
皖河,母亲河。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永远养育着古皖的子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家乡有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