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枞阳 发表于 2012-1-1 16:00:10

黄镇与张艺谋

   读《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纪念文集》一书时,阅至一篇由赵子岳、于蓝(执笔)的“我们怀念中的黄镇”文章,情不自禁为其内容所吸引。
  粉碎“四人帮”不久,黄镇时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前往过老演员赵子岳工作的北影。赵子岳也是太行山的老战友,在忆文中提起,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次战役中,九路敌人围攻129师司令部的所在地宋家庄,政治部副主任的黄镇,用“先锋”剧社在村内演出,麻痹敌人,镇定自若,指挥撤退与进攻。电影演员赵子岳,早年曾是太原师范的音乐教师,又擅长绘画,在太行山也经常作画,他十分喜爱黄镇画集中的“愤傲风雪”的梅花。  
   文中于蓝又提到:还有一件事,一直留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黄镇刚来文化部不久,我去部里办事,发现院内贴满了大字报。一看,原来都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或是未考上电影学院的学生张贴的。内容是:张艺谋年已28岁,超过摄影系录取的年龄,为什么电影学院还录取他?是亲戚?是后门?有的则尖锐地批评文化部领导(指黄镇)为他走了后门。我读了,真是义愤填膺!一直为我所仰慕的黄镇怎么也为他的亲属开了后门?此后,这件事使我很长时间郁闷不解。虽然后来张艺谋当面告诉我他不是黄镇的亲戚,但我仍认为未得到确实证明。直到黄老逝世后,我从秘书和他家人口中才得知:黄老和张艺谋确实没有任何亲戚关系,而且以前从未见过面。黄老只是觉得“文革”期间耽误了许多青年人,所以当看到张艺谋给他的“上书”,看了张的作品,认为张有才华,便由此而想到还会有类似情况,为不至于把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人拒之门外,于是,他在“上书”中批示:张艺谋应不受年龄所限,可以入学。而且,他亲至高教部商量扩大招生名额和放宽年龄限制的问题。  
  黄镇做了一件好事,但却被那么多人误解,甚至非议!当他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束手束脚。据说优秀演员李秀明和刘晓庆的进京,也都是经过他批准的。他是文艺界的伯乐。……(原文)
  随后,我又在尹家民著《将军不辱使命》一书中,查阅出与此相关的一段内容,摘录如下:  
  ……那天,黄镇在北影视察,紧紧握着太行山老战友赵子岳的手,目光闪耀着强烈的期待,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监督我!”
   过了些时候,于蓝去部里办事,发现在欢迎黄部长的大字报上又贴了一层层新的大字报。她凑近一看,原来都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和没考上电影学院的学生贴的。内容是:张艺谋已28岁,超过摄影系录取的年龄,请问文化部领导,为什么电影学院还录取他?是亲戚?是后门?
   于蓝脑袋嗡地一下,顿时义愤填膺。一直为她所仰慕的黄镇怎么也为他的亲戚开了后门?回来,她去问赵子岳,赵子岳撅着嘴直眨眼:“不会吧?我没有听说他有这么个亲戚。”她又去问张艺谋。张艺谋咧嘴一笑:“我哪是他的什么亲戚?黄部长长得什么样我还不清楚呢。”也许,于蓝还不知道,1977年12月13日,黄镇头一天到文化部上班,面对欢迎的大标语和干部、群众的高涨情绪,他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挨门走访每一间办公室。他需要的是行动。……(原文)
   1977年年底,黄镇从美国卸任归来,华国锋和李先念找黄镇谈话,要求他到文化部工作,华国锋当时说:“文化部是重灾区,我想你能镇得住!”黄镇要来当部长得消息一传开,文化部炸了窝,多数人认为:专门把老资格得文化人黄镇大使从美国调来,中央英明!也有人担心:调来个老革命,再加上个老公安(指刘复之),这不是要拿咱们开刀?个别人也在观察他:“镇”得住美国,未必能镇得住文化部……
   担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的黄镇一上任,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摘录当时黄镇部长嘱咐范中汇秘书的一段话语,就能理解黄镇部长畅通与群众的民主渠道,“小范,你准备起草两份通知,一份是每星期六上午9时至12时,下午3时至6时,由我亲自接待群众来访。通知上写明:我部所属各单位的干部、文艺工作者和群众,凡需要找我谈话的,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写信告诉秘书,说明所在单位、姓名和地址,以便具体安排谈话时间。另一份通知内容,是文化部各副部长每星期接待来访群众的时间和秘书姓名。这两份通知要注明:请向全体同志传达。”
   根据调研结果,黄镇部长决定先解决几项大事:第一、抓整顿队伍。该调出的,该调进的,既要慎重又要干脆利落,明确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立场正确、“文革”中没有问题的同志手中。第二、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批判“四人帮”在“文革”中散布的极左思潮和种种谬论,及时清除“四人帮”流毒。第三、抓整顿秩序和开展业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各种混乱现象。组织和扶持重点的文艺创作,清理积压的创作成品。第四、抓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民主、团结、奋发图强、兢兢业业的新风气。
   张艺谋是幸运的,而且张艺谋现今才华横溢,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出色表现,也证实了当年黄镇部长为伯乐所独具的慧眼。事业发展,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去干、去开拓,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从长远看,从事业发展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现今有很多才华卓越的人才,拒之于门外,也是令领导深思的。事业发展需要真才实学的人去推动,黄镇与张艺谋,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今天也是具有很深的启迪意义。作者:吴曦翔 

阳光房屋中介. 发表于 2012-1-1 16:03:12

我在后方中学读初中的时候,黄镇回他老家横埠还曾路过我们后方中学呢!

流浪的三毛 发表于 2012-1-1 16:27:43

黄镇是枞阳人民的骄傲!现在黄镇图书馆也开放了,地址就离希望英语不远,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风飘飘 发表于 2012-1-1 17:57:10

张艺谋是黄镇特批的超龄学生,没有想到现在这样有成就。

烦恼随风飘 发表于 2012-1-1 19:03:57

凝雨 发表于 2012-1-1 19:15:44

伯乐

qiany110 发表于 2012-1-1 22:40:39

现在很难有这种好事了。

阳光房屋中介. 发表于 2012-1-2 15:30:36

现在这个年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山中小城故事 发表于 2012-1-2 15:41:50

军政府督军 发表于 2012-1-4 09:40:47

张艺谋原是西安棉纺厂的职工。1979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没考取,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独具慧眼。破格录取。老谋子应该现在为枞阳宣传出把力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镇与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