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奕珠(桑榆) 发表于 2021-4-5 16:18:25

枞阳钱氏 谱牒千秋 (一) 钱奕珠

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1-4-5 16:22 编辑

                     枞阳钱氏 谱牒千秋
                                                                                                 (一)
                                                                               钱奕珠
      
      吴越钱氏一世祖武肃王钱镠(852—932),于后梁乾化五年(915)八月十八日撰修钱氏《大宗谱》成并序。钱氏有谱,还可上溯到唐贞观七年(634),朝廷“诏天下贡民氏族源流.”,钱氏七十三世(远祖)“钱元修奉诏录家谱与沈怀远等数家,连保京师。”(据:民国钱文选《钱氏家乘》)王《大宗谱》序略云:“……念予远承祖派,绍袭宗风。爰幼自年,志攻学术。时属多事,四海兴戈,须练武经文以清世难,遂乃掷笔砚于天目之右,振韬钤于石镜之间。仗一剑以勤王,推赤心而报国。遂得二纪之内,定越安吴。……窃虑百代之后,流派繁多,难穷仕宦之由,有坠祖先之业。今则先铺血脉,次别尊卑,聊明纂集之风,永承蒸尝之道,传于来叶,勿坠弓裘。”是谱上溯少典、黄帝,及至王父宽公总八十世。《大宗谱》的问世,开创了钱氏谱牒续修的新篇章。
    《庆系谱》编修钱惟演(977—1034),武肃王曾孙,忠懿王五子。公字希圣,少补牙门将,从父归朝,为右屯卫将军。历右神武军将军。博学能文辞,召试学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称善。大中祥符八年,为翰林学士,寻迁尚书工部侍郎,再为学土、会灵观副使,累迁工部尚书。卒谥文僖,追封思王。公继武肃王着《大宗谱》之后,于天圣五年丁卯(1027年),续撰《庆系谱》。时年51岁。此时距武肃王着《大宗谱》已113年,好在王府之家,资料详尽。是谱承袭大宗、尊武肃王为吴越钱氏一世祖,自武肃王起,只录一脉相传之嫡祖,至忠懿王下钗公凡一十九世。其序略云:“……常虑岁序悠邈,后世不知分房之源,故撰庆系谱,……初,武肃王着《大宗谱》书,去今一百馀年,且七世矣。惟演辄继而录之,复不知几世几年,有能嗣其事者,当嘱之于其后贤耳。”
   之后,有融堂先生钱时(1190—1259),字子时,号融堂,于1209年撰《会宗谱》,年20岁。其序云:“亲宗睦族,古人视之为第一义。所以重同气,尊先祖也。……时尝观伊川先生宗会条约,窃有志焉。自量浅薄,未能概举。姑欲岁为一会,以合宗放之欢。”
又有象祖公于端平二年(1235年)续撰《庆系》,宋理宗皇帝赐序。83年后太尉钱维岳于延佑五年戊午(1318)《续修钱氏大宗谱》,并作序。维岳字仚,武肃王十二世孙,文僖公后裔,宦南台御史中丞、江淮行省平章事,兼云贵都统军佥枢密院事检校太尉。
    嘉定己巳(1209年),惠济侯孙(十三世)融堂公承伊川先生遗志撰《会宗谱》并序。
    2、首修流光
    首撰《流光谱》作者钱端浚,惠济侯五世孙、烈公从侄,生卒不详,字宣叔,名端浚,号莘野,公首撰《流光谱》谱成乃请堂叔竹间公作序。竹间公,字允文,知官武冈县事,生卒不详。序作至元戊子1288年(因之界定是年为撰成《流光谱》时间)。序曰:“今则不惟与安之,且推波助浪,靡然而趍是为标的焉!天伦之灭,人道之泯,莫甚于今,岂特为老泉所谓冠婚之不相赴告,岁时之不相往来而巳哉!吁可悯也。”“浚之言曰:是谱之作端为是而凛凛也。”又曰:“他时岁仍岁,月仍月,晚生后进或迁而异乡,或远而异处,有不能知其服属之所由来者,岁序同堂之时,出示而申晓之,此则有望于浚也。其扶植天伦,主维人道,岂曰小补之哉!浚亦知本矣。因序以志其概云。”
   首修《流光谱》,具有里程碑意义。“流光”有别于“庆系”,开创了开国伯俨公以下隐之公支的家族支谱。其时谱牒失修已久,距融堂先生修会宗谱已80余年,莘野公首撰 《流光谱》,上承
   大宗、庆系、会宗,详录之公下惠显、惠济两侯裔孙,命谱名曰“流光”,并创制《百字派》。七百多年以来,《百字派》沿用至今,百世不淆。其功至伟,永载谱册。
      按:“流光”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未期,史学家左丘明(约前502—422年),着《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其中《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记述:“九月,公至自会。季姬归于缯。己卯晦,震夷伯之庙。晦,冥也。震,雷也。夷伯,鲁大夫也。因此以见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也;始封必为祖。”
其次是公元915年,武肃王撰大宗谱,序中引用了“流光”一词:“自我憬公居临安之地,祖号茅山,而祟公以科第之名,令于旌德,高曾积善徳厚流光。”
      以上“流光”均是“德厚者流光”,源盛有流,光远有耀之意。莘野公命谱名“流光”实乃登高远望,立意深远。
莘野公所撰《百字派》距今已经七百余年,今天枞阳钱氏行辈已到45世“有”辈,还有五十五个字派,尚可沿用千数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甲子(1924年),吴越钱氏第三十二世孙钱文选(忠懿王后裔)编撰出版《钱氏家乘》时,将《百字派》辑入其中,虽然他对创制者认证有误(其孙钱镇国在“枞阳钱氏合修流光谱序”中已经确认),但《钱氏家乘》对肯定、宣传、倡用 《百字派》起到了积极作用,以至今日不少钱姓支派修谱都对应、改用《百字派》记世。
      莘野公重侄孙肯堂公为首修流光谱也付出大量心血,前后十一年协助莘野修订流光,为之润色,题匾曰:“吴越流光”,至是流光谱有名矣。
   3、重修流光
   《二修流光谱》时称《重修流光谱》,作者钱常(白大),生卒不详,惠显侯裔,二十世,应龙公七世孙。公《重修流光谱》成于明正统戊午(1438)年并序。此时距首修流光已150余年。序云:“莘野翁继录流光图,从侄肯堂又复增衍,率以事迹附于图下,然自武肃王至融堂,蝉联簪笏,茂绩崇名,炳蔚千古。惜乎!谱载甚略,未免无征之叹。”“夫历年既久,沦于兵燹者多,儒风寖微知者鲜矣!且肯堂距今百五十余载,其中尊卑世系漫不可考,已深感叹!”由此足见重修流光,困难何其大哉!
   4、各自分修
   蘖岭三修。蘖岭《三修流光谱》作者,钱懋(1562—1629),公字符赏,号用寰,蘖岭福一公房兰行二十六世孙。谱载公“博学着文名,明万历己亥(1599)纂修《蘖岭三修流光宗谱》独任成焉”,年38岁。其序曰:“尝闻家之谱国之史也,贵实录焉。是故本始必正,远迩必明,同异必辩,毋以卑援高,毋以疑附信,毋以私乱真,毋以文饰情。……吾黄蘖钱氏,其先浙人也,由浙以徽,由徽以桐,长黄蘖,次峦漕,次松塘,此高曾祖辈递相传闻者,而竟无实据。惟我伯祖耕云公,生而特达,有男子气,尝恻然语人曰:‘谱三世不修,命为不孝,余等且迷于始祖之从来,孝乎不孝乎?’于是仰天泣誓,不溯其源不休。偶有同宗人号乐怀者贾于双溪市,乃新安族之苗裔也。遂造馆谒见,以前故具访其人备知之备告之,谓此事载吾家乘,藏在庙室,更何疑哉!不宁是也,五王有图像与表忠观碑铭相印证。子系清派,求则必得者,伯考慨然,不谋之族众,捐数十金为仪以请,甫两阅月,宗人果负谱与图至矣。展视之俨如先人之在座也,伯考忻跃不置,命画工绘其图,请杨君龙泉先生录其谱,并以黄蘖之支续之。……当年谱之修事成仓卒,中多不能如法,况迄今又踰四十春秋矣。……不录峦漕与松塘者,去分已久,而彼且各已谱之也。福一公以前,从老谱略加笔削,以后依今所考定不袭旧讹,则本始以正远迩,以明同异,以辨不援不附不乱不饰,庶几其实录矣!”
      懋公告诉我们,蘖岭钱氏先人见到新安《流光谱》时在明嘉靖已未1559年间,粗录有谱,未于付印。且“事成仓卒,中多不能如法”。然钱懋公《三修流光谱》,虽早于峦漕《三修流光谱》28年,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惜未授梓耳。”(觐光公《蘖岭五修族谱》序)
      遗憾的是,懋公仍效耕云公之法,以“竟无实据”的“高曾祖辈递相传闻”,将福一公之裔接于安二公下,形成几百年来一讹再讹的历史性之错。
      耕云公(1513—1577),名敩,字汝勤,号岩泉,又号耕云,福一公房远行二十五世孙。谱载:“公崇尚本源,修辑新安老谱,慕五王图像,省理福一公墓茔前后,费千金有馀。”1559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公在双溪市(有说今汤沟镇,古时称双溪市)遇见宗人钱乐怀,言其家藏有《流光谱》,商谈之后不久乐怀履约,将《首修流光谱》和《二修流光谱》带到了蘖岭。耕耘公见到家谱,万分欣喜,即请人抄录,继而续之福一公以下皆详。该谱虽初创仓促,未能付梓,但这位先贤毕竟开创并书写《蘖岭钱氏家谱》之开篇,亦为用寰公撰《蘖岭钱氏三修流光谱》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依据。
    峦漕三修。《峦漕三修流光谱》主修钱志立(1567——1640),礼七公远行二十五世孙,字尔卓,号镜水,邑庠生,田间先生之父。公治易经,邑令聘修邑志,继受请于辅仁会馆讲学二十年之久。明天启丁卯(1627年),先生受族人请,以花甲之年,与礼二公孝行孙可敬公等往返淳桐,与淳安同宗合修流光,风餐露食,历尽艰辛。虽说三修与二修相距甚久,但在隆庆间(1570年前后)则有邦佐宏亮公之续纂。因之史料不存在断档之忧,且有淳安老谱可相对照,可以认为,峦漕《三修流光谱》,与《二修流光谱》对接毫无疑议,且有文献证明。
      田间先生谱系考曰“吾谱于十房中静宣公后一支独详,所谓淳安清溪派也。明正统三年(1438年),台宗名申同者,国子博士宰之孙也,至淳安,出《庆系》与《流光》互相考质,彼此适符;正德间(1516前后),临海二十世孙筠续修《庆系谱》,又引淳安蜀阜,蜀阜即清溪也。而先君子敬修先生,于天启丁卯年合淳安、桐邑两支为《重修流光谱》。” 庆系与流光多次相互考质,彼此适符,这足以证明《流光谱》所载武肃王上下世系与大宗、庆系别无二致。
      公序言备述峦漕钱氏自首修流光,世代有谱,至三修又六十余年。“志立尝伏读武肃亲制大宗之谱序以及文僖重修庆系之首,引辄为流泪悲怆终日,见先王先公之孝思不觉至此而若有穷也。……凡再历五世,惠济侯有玄孙曰端浚公,痛族谱之久湮,悲大庆之难复,因缘分大宗之支派昭庆系之末光,重修新安一派之谱,命曰流光谱。流光者盖祖隐之公一脉而已。然考其系图所详,即在新安者旁枝并所不载,惟独两侯之支属已耳,其譬之水火。然视大宗、庆系于前时顾非千派中之一流,惟火有光而且自他耀者耶,流光之说盖如此。……由是历宋至元以迨我明,在正统间则有叔阳常(白大)公之嗣修,再历百年至隆庆间则有邦佐宏亮公之续纂,谱凡三易,而流光之名至于今未之改也。第叔阳之修附近详矣,而着代犹略于异地,宏亮之续迁徙备矣,而摭拾似涉于多芜迨。今又六十年许也,时移代易,族散类繁,其复当纂修之一会也。”先生说二修之时,乃有地利,附近情况记之较详,而略于异地;而邦佐宏亮公之续纂,则于迁徙情况又备加详细。“时移代易,族散类繁,其复当纂修之一会也。” 从三修至六修,峦漕礼字派六 大公房均是合修宗谱,七修起各支分修,而后合存于宗祠,是为分修合订。
      钱可敬(1583—1640),字豁然,号古邻,峦漕礼二公孝行二十世孙,与镜水公协力同撰《三修流光谱》,于崇祯元年(1628)谱成并序,时年46岁。其序有曰:“流光图是莘野公因数相时,由庆系遡大宗合注于二侯而作之者。……敬尝考,自唐光化历三百六十年而流光始作,自宋德佑至我明崇祯又三百六十年而流光重修,且子孙越在四方者,不谋而皆矢乃愿,力急欲会通抑数有至,有不至时有可有不可耶。所以达而璇之,燃而晖之二侯血脉,流通光映,端在兹矣。”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又名田间,峦漕礼七公兰行二十六世孙。田间先生1651年从岭南回到家乡麦园,十一年后的1662年,他撰修了烈公下绩公房支谱,名曰《吴越钱氏支谱》,年51岁。其序有曰:“吾钱氏有谱,其由来远矣。自吾所知者,曰《大宗谱》,武肃王撰也;曰《庆系谱》,文僖公撰也;曰《续修大宗谱》,元太尉仚公撰也;曰《流光谱》,淳安莘野端浚公撰也;曰《重修流光谱》,叔阳常白大公撰也;曰《重修钱氏流光》,则名为先考镜水府君撰,而实非出一人手也。……夫物之不能有合而无分,犹之乎不能有分而无合也。吾之为是谱也,总其纲而张其目,会其源而洒其流,名为支谱,而宗谱之大概备此矣。吾分之,后人之必将合之。”
      先生序言首先介绍了钱氏家谱历修情况,最后说明宗谱之修,可分可合,可顺时顺势而为之。
      先生博览群书,深入江浙等地,精细考研吴越钱氏历史渊源,于1682年、1690年先后撰写了《谱系考》、《宗派末议》(载《田间文集》)。他在文中对《庆系谱》多处记述提出疑议,对丰富吴越钱氏谱学作出重要贡献。《钱氏支谱序》、《谱系考》、《宗派末议》,是三篇非常难得的谱学专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钱氏 谱牒千秋 (一) 钱奕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