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奕珠(桑榆) 发表于 2021-3-23 09:57:35

再登浮山

                           再登浮山
                                                       钱奕珠

   辛丑年二月初二日,吾老战友汪龙林偕夫人等一行四人,由池州驾车来枞,笑问吾曰:此来枞阳有盛景可览乎?吾曰:众多,首推浮山。龙林大喜。吾遂为导游,驱车直奔浮山。
   浮山去县城之北约六十里,属浮山镇,吾三十多年前去过一次,现印象已经不深,此次陪同摰友再登,不亦悦乎。
   吾十一世祖田间先生再登浮山之时,年已七十有五,遵山公嘱,作《重修浮山华严寺碑记》,载《田间文集》。吾今登山,年齿与先祖相若,何此巧合!噫嘻,然吾与先祖乃天地之殊,岂能相比哉!
   是日也,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浮山早已披上初春盛装,等候客人到访。吾等从山脚拾级而上,边登边议,而历代摩崖石刻,仿佛也在为吾等导游。
   及至山顶,有文昌阁,明朝嘉靖年间县令樊仿首建,今阁为浮山人施氏捐资建于己丑。是阁也,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人言浮山特色,吾以为仅一“奇”字而已,奇于浮。浮山古名浮度山,相传明万历间,有皖人献浮山石于朝,置水上而不沉,满朝讶异,皆曰此山浮焉!因名浮山。
   天下之山,有闻浮于水乎?吾未闻也。民间传说一二,无以征信,而浮山之浮,名符其实,有浮山石为证。是山浮于水上,乃天地之造化,亿万年前,火山喷发,堆积有焉,四周泽国,山浮水上。“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浮山不高(百六十五米),有奇则名。此浮山之奇一也。
   于是乎,数千年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得道高僧,纷至沓来,一睹浮山之风采,留下千古之绝唱,由是浮山名扬天下。
   称浮山为佛教名山,系“奇”之果二也。浮山有名,便有僧人探访,早在晋梁时,浮山就建有寺庙,明代前后,有高僧远録、朗目、青原、山公等建寺主持。明国母陈娘娘颁施藏经,因有华严寺、藏经楼、圣旨碑,佛事甚旺。
   曰浮山为“中国第一文山”,又是“奇”之果三也。浮山之奇,引来历代文人墨客,游山之余,崖石之上刻字,或诗词,或游记,或碑记等。摩崖石刻者,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唐宋明清,有孟郊、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范仲淹、方以智、钱澄之、方苞、姚鼐等众多文人大儒,相继到访,山上有摩崖石刻四百八十三块,凡署名者,有近百位历史名人。天长日久,浮山文化底蕴沉淀日深,山之周围,便生育出众多文豪巨匠,济世人杰。
   山下办学,传承文风,培育国家栋梁之材,乃房秩五先生之创举也。近百年来,从浮中走出开国将军黄镇、少将朱铁谷,枞阳五院士,四位出浮中,此乃浮中之荣耀也。吾之谬议,诸友称是,皆曰,浮山以奇论之,不无道理。
   文昌阁前,极目远眺,名山胜水,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延绵不断;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方圆数十里,油菜花开,金黄耀眼;山下浮中,三千学子,潜心攻读,一片肃静。吾外孙曹冉,就读三载,去岁中榜清华,此沾文山之灵气,更感浮中培育之恩也。

                                                                                             二月初四日于旗山花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登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