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冰贞 发表于 2009-8-8 21:44:35

外行转帖

                                    如何把脉?如何切脉?如何诊脉?
   脉诊是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博的产生和变化是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因此通过脉诊可以辨别脏腑的盛衰,配合望、闻、问三诊可以更正确地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

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这样,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诊【把脉/诊脉】理论知识 12   3   4正常脉象 12结脉 疾脉
切诊概述正常脉象的特点动脉 促脉
切脉原理常见脉象有哪些?细脉 微脉
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生理意义?短脉 代脉
切诊之重点与疑难点浮脉沉脉滑脉 长脉
脉诊的部位迟脉 数脉弦脉 紧脉
诊脉部位及临床意义洪脉(大脉) 濡脉脉象的鉴别之类比法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2散脉 芤脉脉象的鉴别之对举法
脉象的八个要素介绍革脉 伏脉相兼脉与主病、真脏脉
脉象要素及图述牢脉 弱脉诊妇人脉诊小儿脉

   

人可冰贞 发表于 2009-8-8 21:45:08

见笑了

无名指上戒痕 发表于 2009-8-8 21:52:39

哈哈 学中医很少了

吃亏是福 发表于 2009-8-9 20:04:37

谢楼主!只是现在懂这个的医生太少了,十之八九用西医了。

人可冰贞 发表于 2009-8-9 21:30:56

回 3楼(吃亏是福) 的帖子

呵呵,楼主歉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行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