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仔 发表于 2016-11-22 14:27:32

何处青山(未完待续)

何处青山(上半部)
作者:枞阳中学何玉明
锦绣中华大地,山川辉媚,名“青山”者多矣。

据传,毛主席赴长沙湖南师范读书,临行前,赋诗一首呈父母家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无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又曾听古歌谣唱到:“无穷岁月增中减,宇宙循环不可寻;绿水青山依旧在,几度人生哪里来”。更曾记诵过无数文人墨客对青山描摹咏叹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只有青山是我家,峰根岩缝并秋砂。因兹秉得坚刚性,历尽东风瘦不斜。”……
青山,作为人们对大自然、故土的挚爱,作为对人生归宿的喟叹,作为对道义是非的评判,已深深矗立在国人心灵高地上!所以,本文标题第一层意思:“何处”的“处”字读“Chù”,“青山”系泛指、虚指。

但在枞阳,出县城东约二十华里,有一山,奇峰挺立,山色如黛,名曰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襟江带湖,如诗如画。这里交柯蔽日,松篁滴翠,杂花满径,涧水潺潺,岚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嶙峋。临巅而眺,南面万里长江近在目前、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碧波万顷、长天一色,东西有神灵赛湖、羹脍赛湖依偎左右,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全山著名景点多达十六处:玉洞长春、石屋胜境、白驴化米、黑虎巡山、石鼓轰雷、仙人棋局、菩萨印掌、青鸟频来、石柱仙题、相国诗篇……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奇特景观,是主峰之阳的“石屋胜境”;青山以她特有的水韵山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处风水名胜。

青山因方圆以何氏宗族居多,且何氏从明朝起,蔚为名姓望族,称誉一方。自古及今,乡人皆称“何家青山”。
所以,本文标题的第二层意思,也是本文的中心话题:“何处”的“处”又读“Chǔ”,“青山”系特指、实指。意谓桐枞何氏,世居青山,氏族历史的渊源和优良的传承,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更形成了青山何氏淳厚质朴的家风与崇文重教的习俗,辈出文武英才,多有隐德君子,脉脉相系,代代相承。
每次来到青山脚下的何祖庄和何氏家庙(宗祠),心底就涌起了一种震撼、惊奇、苍凉的感怀。没有什么言语可以表达准确,唯有心里眼中一阵阵泪水涨潮的冲动:这是元朝的村庄,这是康熙朝的祠堂;可这也是现实中的村庄,也是当代的祠堂。这村庄、这祠堂只姓何,不属于任何外姓,它是一条血脉的延伸,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河床,在沧桑岁月里浪花飞溅或静悄悄地流淌,不过,它流淌的是一个家族一代代人的血和泪,悲和喜,生与死,离与合,歌和笑……

我抚摸家祠里虬劲参天的古柏,我凝望祖庄夕阳下袅娜升起的炊烟,我仰望巍峨耸立的青山,一种如对梦幻的伤感和不知身在何处的惶惑就周流心间:由一个人,到一个家,到一家族,到数十万人;由元末,到明清,到当今,六百多年的漫漫生命之旅;由婺源芙蓉峰,到枞阳大青山,一千里路的风云坎坷……
这里隐藏一个古老家族多少生命的故事、心灵的密码,这是怎样的一种人间奇迹,又是怎样的一种博大而又费解的人间序数呵!这里的每一尊牌位,每一块青石板,每一片瓦,每一根梁柱,甚至每一根蒿草,每一声虫鸣,似乎都在向我诉说着什么,但又是那么语焉不详、扑朔迷离,像是踏进一个生命的迷宫,我找不到出口的路径,而又急于寻找到一个清晰的线路,所以,我是如此惶惑、忧伤!
好在谱系有载,好在传说常新,好在实证犹存。我上下求索,爬罗梳理,青山何氏,一个古老家族在中华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穿梭奔走的身影于我的心头渐渐清晰起来:
青山何氏,源远流长。据传,姬韩何氏原本姓姬,是黄帝(姬轩辕,一世),周文王(姬昌,十九世),周武王(姬发,二十世)之裔绪,姬叔虞(唐侯,二十一世)之嫡胤。以上为何氏之远祖。

至姬叔虞十一世孙万(三十一世),以封地韩为姓,即为韩万。下至韩虔(韩景侯,四十二世),其十一世孙韩王安(五十二世)为韩国最后一位国王。安之子韩允因遭追杀变姓外逃,指河为“何”,即为何允(五十二世)。何允遂为何氏受姓始祖。

姬韩何氏十七世(即何允第十七世孙)何桢由任城樊邑迁安徽潜山(庐江郡首府)天柱山峪,子孙繁衍,成江左望族。庐江即为吾宗发祥地。由文、武而下,下逮韩王安、何允,著之史牒,信而可征。

婺源东部田源何氏,始祖为南唐国师何溥,溥,字令通,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为唐时益昌令何易于第五代孙,祖上由庐江迁河南颖阴。国师公先任南唐史院编修,后拜国师,因犯颜强谏,贬官海宁县令。公见婺东芙蓉峰风景奇丽,即挂印而去,于此结茅隐居。令通公夫人程氏,卒于金陵。子闰公于开宝五年(972年)来,父子会于芙蓉峰上,令通公携闰公之手,东望田源,指异规划,建房定居。后,闰公子何显奉母雷氏、偕妻卢氏来婺,三代聚会,田源何氏肇始矣。

田源何氏直系世系如下:令通公生闰公,闰生显,显生三公彬,彬生九公义,义生六公乐;乐生十五公叔强,叔强生七公希元;希元生四公士仁,士仁生五公隆;隆生十八公蕙,蕙生琄公;琄生重八公伯荣,伯荣生秀三公峻;峻生鼎,鼎即荣三公,在田源为十五世孙,迁桐城南乡青山,为青山何氏始祖。

鼎公行派荣三,生于元至正癸未(1343年)。鼎公生当元季乱世,在婺源因盗贼侵扰,纠纷罹祸,被迫与兄震,间关北逃,顺江而下,“见青山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遂卜居焉”。震公落籍池州新河镇,称“莲花井何氏”。震公卒葬青山南麓笔架山中峰,与弟鼎公墓园指距相望。

鼎公“倜傥多远志,乡人倚重之”。土著朱氏择为赘婿。明洪武三年,因赋税繁重,鼎公别请户牒,以行派名何荣,号桐乡,占桐积乡名籍,于是就称“青山何氏”。

鼎公与朱太母生子四人。四传至竹轩公,何氏渐渐兴旺。再传至七世海渔公,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棲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如申、幼子如宠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同中进士。如申公曾任浙江右布政使;如宠公历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青山何氏于此蔚为名姓望族。此后,代有文武英才,亦多隐德君子。

1914年,四修《青山何氏宗谱》时,有男女万余人。如今,青山何氏更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绵延六百年,播迁海内外。

已经六百多年了,六百年风花雪月,六百年爱恨情仇。

“回顾所来径,山山横翠微”,我在尽力地寻找,多少回,恍惚中,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前身。在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中川流,我急匆匆地赶上前去,想向他问好,想与他作倾心长谈,想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可倏忽之间,他又消失不见了,我是如此的无助而忧伤。

家族之歌,唱作峥嵘的寻找之歌,我从婺源出发寻找,我从元朝出发寻找,我寻找得好苦好累,追求的脚底,注定是黄埃扑面,坎坷崎岖;寻找的船下,注定是暗礁涡流,风起浪作,寻找的前方注定是血泪纷飞,云烟漫漫……在青山,在宗祠,在祖庄,我是如此幸运,我寻找到了很多很多……

但我寻找到的不是作为黄帝的子孙的骄傲,我寻找到的也不是作为青山何氏子孙华丽的桂冠,我寻找到的更不是家族能人达士的金显银贵……我欣喜、震撼的是我寻找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温馨的家,一代代雄强的美梦,一辈辈坚韧的生命力;我感激惊叹的是我寻找到了家族里无穷无尽悲欢爱恨、荣辱衰繁、死生契阔、富贵贫寒、贤愚忠奸、孝悌廉耻的故事,我寻找到了祖母慈祥的伫望、母亲含泪的叮咛、父亲的一声长叹、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依偎的怀抱……

多么美丽的人间,多少星罗棋布的家族,都是由家组成的。家是我们人生的磁场,家是我们梦幻的天堂,家是我们生命的舞台,“万家灯火万家亲”。

正如一位诗人深情的吟唱:家是人在岁月里建造的驿站/命运里一匹汗水淋漓的马/从童话的边缘和布满露水的花瓣上飞来/又邮走尘世上所有的传奇。

“家”是“族”的一分子,“族”是社会的一分子。它们都统一在一个叫做“国”的范畴里。这是人世间最繁博也最伟大的一种秩序数,也是深入中国人的血脉和灵魂深处的最不可抗拒的力量。

家、家族、故地,永远忧伤地散发出生命最初的气息,成为生死不移的眷念与诱惑,成为维系生命、血缘、亲情最牢的根。这根可以发出叶芽,长成藤萝,向远方伸去……

可不管伸向何方,离得多远,如血的乡愁,总自根系流遍青青叶掌。

燕仔 发表于 2016-11-22 14:35:16

本文首发于六尺巷文化公众号平台。作者何玉明老师,是我宗家长辈。为写作此文,何老师查阅整理了大量家史资料,上下求索,爬罗梳理,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谨向何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燕仔 发表于 2016-11-22 14:38:24

此为上半部。下半部待续,将主要介绍青山何的名人与家史文化。待六尺巷首发后,我会再转发至此。敬待诸君赏鉴!

青天剑 发表于 2016-11-22 17:25:36

好文章,已阅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处青山(未完待续)